Last Updated on 2021-12-17 by

為什麼推薦這本書?

【推薦原因】

《柯克斯評論》、《學校圖書館雜誌》一致推薦

2018美國教師選擇獎(家庭類別)

 

總有許多孩子愛打小報告,什麼時候什麼事情值得講,又有什麼事情不應該講,並不是那麼容易掌握。這本輕鬆簡單的繪本,要帶孩子認識說話的藝術。

 

書名我要去跟老師說!
適合年齡3~5歲親子共讀

6歲以上也可自行閱讀

有無注音
適合哪種孩子愛打小報告的孩子
本書特色將複雜的人際溝通主題,化為日常課堂經驗,令孩子能輕鬆理解
能學到什麼學會說話的藝術,讓孩子能夠掌握說話的適當時機與內容,不再當個亂講話的孩子
同場加映《小毛上學去》
購買連結博客來☜ 現正79折!

誠品☜ 現正79折!

借書連結新北市立圖書館

臺中市立圖書館

臺南市立圖書館

 

 

為什麼會告狀?

為什麼會告狀?

邁爾斯很聰明,幽默又貼心。
可是,他有一個大家都受不了的習慣——愛告狀!
「法蘭克一直盯著我看!」、「海蒂走太快了!」
「湯瑪士沒有蓋被子!」、「凱爾上課在削鉛筆!」
他隨時隨地都有事情可以跟大人報告。

 

像邁爾斯這樣愛告狀的孩子是為什麼?愛告狀這種個性,時常發生在低年級到中年級的孩子——這是一個初識規矩與是非的年紀。其實愛告狀並不見得是個性偏差,只不過是因為他們在認識了正確與錯誤後,還沒掌握到期間的彈性與模糊空間。他們的想法很簡單,不完全符合常規的就是需要被糾舉的,於是也就演變成了邁爾斯這樣的個性。

 

故事中有趣的發展是,老師突然在班上舉辦了「不告狀大賽」,這場分組比賽唯有最少告狀的組別能獲勝。這樣的比賽才第一次讓邁爾斯意識到,原來要掌握告狀與不告狀的差別有那麼難。

 

 

學著不告狀

學著不告狀

  要是有朋友生病、受傷或是身處危險。

  要盡快向大人求救,這就不算告狀。

  除非對方生病、有危險或被欺負,

  否則只要管好自己就好。

 

在學到教訓之前,總要面對一些難關。邁爾斯因為忍受不了不告狀,害得他所在的組別遠遠落後其他組別,也讓他落得被同儕排擠的下場。自此,他下定決心,無論如何再也不告狀了。

 

不過,就在那天晚上,他的妹妹意外從櫃子上摔倒受了傷。就在他天人交戰之際,他想起老師曾經講過的:只要是緊急狀況,向大人求救並不算告狀。他不僅趕緊跑去跟媽媽說,也終於理解到,原來告狀與不告狀之間,他是有能力可以判斷的。

 

 

為什麼要告狀?

為什麼要告狀?

話說回來,無論回顧自身童年的記憶,或是長大成人後觀察身邊的孩子,像邁爾斯這樣愛告狀的孩子,確實不在少數。這是為什麼呢?

 

一方面,告狀這種行為或許源自於一種同儕間的競爭,表現出自己比他人更加地符合大人所制定的規矩。另一方面,在更深的層次上我們可以猜測,這種競爭背後的標的,其實是大人的關注(佛洛伊德就認為,被肯認 (recognition) 的需求,確實是多數社會性行為最原始的根基)。

 

對大部分人來說,告狀或是俗語說的「抓耙仔」,都不是那麼討人喜歡。然而,一但瞭解到這樣的行為有一定的普遍性,爸爸媽媽可以思考的反而是,要如何讓這樣一種自然存在的傾向,以更好的方式表現出來,將這樣一種負面的作為給「昇華」。

 

 

跟著邁爾斯學習溝通技巧

跟著邁爾斯學習溝通技巧

競爭與追求認同的本質若能適當地發揮,對孩子來說,絕對是為自身競爭力加值的良好機會。

 

回過頭來,告狀之所以帶來不愉快的感覺,其實是因為它缺乏「道義」。就像我們前面提到的,孩子陷於告狀的樂趣,其根本原因是因為他們還不懂「委婉」和其它不同的社會交流技術——他們還不諳社會上人際往來的「潛規則」。

 

跟著邁爾斯學習,並不是要孩子把對他人的巧妙觀察力給關掉(邁爾斯對他人身上細節的敏銳度,不正是他相當好的特質嗎?),而是要在這之上為他打造社會化能力。人際互動有許多微妙而難以全然言傳的部分,但在親子共讀之中,這些事物都能夠被巧妙地呈現。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