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少家長在最初培養孩子閱讀習慣時,發現孩子會因為喜歡特定某些書,就不停的讀那幾本,到後來甚至有些家長出現了「天啊那本書真的有那麼有趣嗎?為什麼我的孩子這麼喜歡看同一本書呢?」的疑問,卻仍不知道應該如何繼續引導孩子廣泛接觸各式書籍,這篇文章提供爸媽們三個小撇步讓親子共讀更容易。
孩子們對閱讀的「偏食」可想而知,漫畫書描繪得有聲有色,又能成為與同儕間討論的話題;小說的情節頗具戲劇張力,常常能激發孩子們的想像力與創造力,從另一個方面看亦有好處呢!但也不能讓孩子成天只坐在圖書館的漫畫區、小說區,希望孩子能多開展多元的閱讀選擇,該怎麼做呢?此文分享三個小撇步,讓孩子們的閱讀觸角能伸得更遠更廣。
孩子漸漸長大,念舊的他們仍一心撲在那些早已陪伴他許久的繪本上。這是個好現象,代表他們懂得享受閱讀的樂趣。不過,隨著年齡漸增,我們也希望孩子能閱讀更多、更廣及更深的讀物,達到適性閱讀的水準。那麼,如何找到感興趣又符合自身能力的書籍,銜接繪本到文字書的過渡書,就是接下來家長應了解的準備工作。
親子共讀除了在家扶著繪本字字句句地閱讀,到戶外也能閱讀!根據《維基百科》定義,「閱讀」是一個人依靠腦中的原有知識,主動獲取資訊,從文章中建構意義的過程。從這個解釋角度看來,並非實體書的閱讀才被稱作閱讀。閱讀從來就不限於書籍上面的白紙黑字,帶著孩子一起接觸多樣性的活動,予以閱讀更多的價值。
相信各位親愛的爸媽都曾遇過孩子咬童話書、撕繪本的情況,許多爸媽看到的第一反應是趕緊拔出來,甚至責罵孩子:「怎麼會咬東西呢?這樣不對」,其實上述的方式在孩子的心中都會留下被阻止、責備的印象,停止他的動作等於切斷或壓抑住寶寶的探索與發展。那麼有什麼方法可以改善孩子這樣的行為呢?
為什麼需要親子共讀?如何知道親子共讀的成效?對很多家長來說,現在數位資源越來越豐富,越來越不用花心思就可以找到吸引孩子的新花招,那麼傳統的書籍閱讀還有哪些難以被取代的價值?親子共讀又對孩子有什麼益處呢?
隨著升學考試的變革,「寫作力」逐漸變得重要。面對作文,孩子總是一臉懊惱,呆坐在書桌前幾小時卻沒有進展。「為什麼我的孩子作文總是寫不長呢?」面對這樣的問題,我們可以從兩個角度切入……
大部分的孩子聽到「讀書」一詞,往往會聯想到為了複習上課內容、準備考試而閱讀的厚重教科書,所以總是覺得書本是沈甸甸的壓力來源,但是書有百百種,有趣的、輕鬆的,甚至是知識型書籍,也可以用平易近人的形式呈現,只要能多從書中攝取養分,閱讀就能成為使生活更加豐富的一種休閒活動。但是,要如何讓孩子發現書的美好,走進教科書以外的書本世界呢?
和孩子一起看一本書時,爸爸媽媽就像船長,孩子則是船員,船長一步一步引導,有助於船員掌握方向。而當親子焦點都放在同一件事情上,能趁機訓練孩子的專注度,進而培養定性。親子共讀不只是孩子的學習之旅,也是爸爸媽媽練習當父母的生活親子課。透過一來一往的互動,爸爸媽媽漸漸了解孩子的閱讀偏好,如此一來,就可以協助孩子既均衡又快樂地成長。
相較於中文繪本,英文繪本的市場更廣闊也更多元,不只有包羅萬象的主題、不同畫風的書籍任君挑選,繪本的品質和數量都非常高,相當適合親子共讀。不過,畢竟英文不是我們的母語,一起共讀英文童書時,家長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地方呢?我們可以從「選書技巧」和「共讀技巧」的面向來檢視喔~
BenQ WIT 檯燈 與我們聯絡 © 2018 BenQ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台北市114內湖區基湖路1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