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EM是一門涵蓋科學、技術、工程、數學這幾個領域的教育模式,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並不會獨立教這四個領域,而是會透過整合這四項領域所需要的知識和能力,讓孩子可以從實作的過程中培養出良好的學習能力,之所以學者會提出這樣的概念,是因為這樣的方式有助於培養孩子的好奇心和面對挑戰時堅持的態度。
營養學教授指出,只關注營養介入是不夠的,若想要促進孩童大腦能有更好的發展,早期介入方案的內容必須提供家長有關兒童照護以及認知學習,例如指導家長陪伴孩子玩遊戲、唱歌和和共讀,這些對孩子的認知能力、語言能力和動作神經發展,比只提供營養介入有更大的效益。
STEAM教育這個從美國開始發起,起先是美國國家科學委員會(NSB)在1986年的時候提出了由科學(Science)、科技(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和數學(Mathematics)整合的綱領性建議,後來在1996年的時候,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進行了這四個領域的回顧,STEM(分別是四個領域的英文開頭)一詞就這麼誕生了!
近年來,電子產品的普及讓許多人越來越不願意買書本,這樣的情形也體現在孩子閱讀習慣的培養上。越來越多的爸爸媽媽傾向使用電子書,與孩子共讀而非使用實體書。有些人認為電子書既環保又方便,薄薄的平板裡可以放上幾千幾萬本書,非常符合效率;但有些人認為實體書本還是有其存在的必要,不能因為電子書較為方便而全盤放棄實體書。究竟,使用電子書會對孩子閱讀習慣的培養造成甚麼影響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專家是怎麼說的吧!
閱讀,本來就是一項需要長期培養才會有所提升的能力;或者甚至應該說,大多數的專業能力都是如此。不少家長抱著一番好意、一番期許,想要為孩子將來的閱讀能力打基礎,於是滿腔熱血的想要進行親子共讀,嘗試了幾個月之後,覺得孩子好像不喜歡、做起來也沒什麼幹勁、重點是也沒看到什麼收穫,就想早早放棄。
許多父母認為將孩子教給專業的補習班老師,或是將孩子送到有名望的學校,便能大幅提升孩子的競爭力,然而孩子競爭力的起跑點並非是補習班或是學校,而是在於孩子本身。想提升孩子的學習能力嗎?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把握住閱讀關鍵階段,此時家庭教育會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從親子共讀的時光培養孩子閱讀習慣,便能有效提高孩子的競爭力。
雖然現今在親子教育上,許多人強烈鼓勵家長進行親子共讀,然而還是有部分家長對此抱持半信半疑的態度:「孩子又還聽不懂,幹嘛這麼急?」其實會出現這樣的質疑是合乎情理的,畢竟不是每個家長都有那麼多的時間可以投入親子共讀,投入之後也不像一般的理財規劃投資一樣,是賺是賠一翻兩瞪眼,更多的情況是眾說紛紜,有人說有用,也有人說沒用;進而導致科學研究雖然告訴大家親子共讀有效,卻難以引起家長們極大的興趣。不過大多數的家長,大致都認同「語感」的培養是很重要的,那我們就從這個面向去理解吧!
108學年度入學的國小、國中、高中生將是首屆適用108新課綱的學生。新課綱有別於過往,相信許多國小學生的家長們都對於課程的轉變感到憂心忡忡,不知道孩子的學習歷程中,該怎麼陪伴他們成長嗎?別擔心,本文將解析108課綱主要的幾個重點,讓大家更了解孩子日後會面臨的教學內容和環境,提早幫他們的未來做好準備!
「對話式閱讀」是最近無論是在學校教學現場、或是家中的親子教育,都不斷的被提及的一個關鍵詞。採用對話式閱讀方式,就可以藉由互動的基礎,增進親子共讀成效、同時也可以從互動過程中雙方的反應看出孩子與家長本身的閱讀素養等級,進而持續調整合適的策略,讓培養閱讀習慣的過程充滿趣味,不再如孩子想像的那樣枯燥乏味。
事實上親子共讀稱不上是件容易的事,不但要循循善誘的引導孩子思考與閱讀,還要掌握不同時間跟素材來發揮共讀的最大價值,而要讓親子共讀能夠順暢進行的一大前提,就是家長本身具備足夠的閱讀能力與引導技巧,才能讓孩子慢慢喜歡上閱讀。本篇文章為想要親子共讀的家長整理對閱讀有所幫助的書籍,希望大家都能在共讀的正確道路上前進!
BenQ WIT 檯燈 與我們聯絡 © 2018 BenQ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台北市114內湖區基湖路1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