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辦幼兒政令宣導繪畫比賽!找回孩子的想像力與觀察力

  • MindDuo親子共讀-深V編
  • 2020-11-19

本文作者/圖片提供:傅斌暉(中山女高美術教師、教育部美術學科中心種子教師、台灣師大藝術教育博士)

上學期,新北市的小朋友都要參加一個政令宣導繪畫比賽,幼兒園跟國小低年級是「節能漫畫著色比賽」:「以環保節能為主要題材,背景構圖可描繪新北市都會風情、節日慶典、夜市百態。」

國小中高年組則是「反毒漫畫創作比賽」,而且都還要順便宣導防疫。

先不論比賽把環保、反毒、觀光、防疫全攪和在一起的混亂不堪,我更受不了它居然還要求3-5歲的幼兒參加。

為何不該舉辦幼兒政令宣導繪畫比賽?

我反對全台灣學校都經常被迫參加的政令宣導比賽,理由都在我這篇【從停辦政令宣導比賽開始,改變過度依賴比賽的台灣教育】內,我想特別針對幼兒的部分,多說明為何不該舉辦。

1.有礙藝術發展及探索

塗鴉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本能,3-5歲幼兒處於「有意義的塗鴉期」,正透過視覺接觸和塗鴉探索世界,由於是幼兒本能,因此最好從旁引導多元的閱圖和發揮,擴展幼兒對世界的認識,而不要以大人的觀點過度干涉和限縮表現內容,更遑論要幼兒去畫政府要求的「節能環保」、「反毒防疫」這些超齡主題,而且還只能塗在政府幫你畫好的框框內。

2.限制觀察力與想像力

繪畫比賽若引導不當,會過早僵化孩子的觀察與想像,傳遞如「天空是藍色」、「草是綠色」、「男生是短髮」、「女生是長髮」這些往往來自於大人的視覺刻板印象,偏偏幼兒若被規定要參加比賽,大人基於協助或期待都更容易介入,更加深印象複製的可能性,當孩子過早認為某某東西就是某某樣子時,他就不會再有好奇心去觀察和想像了

3.過早剝奪內在動機

對於原本沒興趣的科目,先透過比賽等外在動機讓孩子獲得成就感,進而更願意學習,是一種正向教育手段,問題是幼兒天生就會塗鴉,根本不缺乏內在動機,此時用比賽競爭來要求幼兒畫畫,把內在動機外在化,當他得獎被讚美後,以後就可能只為了再得獎才畫;若沒得獎感到難過,為了避免壓力以後就不再畫,都會形成心理學中的「過度辯證效應」,這才是重傷。

比幼兒政令宣導繪畫比賽更好的做法:

我不反對比賽,更不會反對環保等觀念,但這些事情都有比政令比賽更好的做法。例如:

1. 把觀念結合在繪本閱讀中,讓幼兒透過親子閱讀、以及閱讀後的口語對話及繪畫互動來接觸。

2. 把比賽融入遊戲中,讓競爭成為玩樂過程的一部分,不需要凸顯結果和名次,遊戲本身的學習效果就非常棒了。

若孩子必須參加,該怎麼辦?

但如果孩子仍必須參加這類比賽時,家長可做甚麼? 我的建議是:

1.先放下得獎的期待,因為對幼兒發展不見得是好事,但還是參加,不要為難孩子和學校(孩子仍需跟隨團體,學校也是被迫辦理)。

2.不過可引導孩子自己決定要怎麼畫,激發與鼓勵孩子突破比賽的規範,例如可不依照物體既定印象來上色,也可任意改變著色框框。

3.跟孩子用說故事的方式,解釋畫這個圖的意義,例如騎腳踏車的優點,但不要在孩子面前批評比賽題目,讓整個過程回到單純的塗鴉樂趣中即可。

分享一下我用上述方法引導5歲女兒完成的參賽作品,當然絕對不符合得獎標準,但她想得很豐富畫得也很開心,那就值得了。

對於幼兒藝術,比起比賽是否得獎,家長更該關心小孩甚麼時候會放棄塗鴉,因為那代表他失去了一個重要的探索與表達本能。而對於主辦政令比賽的長官或民代,我希望你們用科學證據說服我它有效,否則就別再為了業績辦這種勞師動眾的比賽了,你知道學校老師為了滿足你們的業績被搞得有多累嗎?

*全文完,本文轉載自:傅斌暉老師臉書(未經同意不得轉載)

MindDuo親子共讀小編的話:

傅老師在文章中提到,若想讓孩子明白環保、節能、防疫等概念,可以將這些觀念融入在繪本中,透過親子共讀,以閱讀後的口語或繪畫互動來讓孩子接觸這些概念。

1.親子共讀後,還能帶孩子做什麼互動?

親子共讀不是一次性的活動,而是要持續培養的習慣。「書」是觸發孩子開始思考的一扇窗,閱讀從來就不限於書籍上面的白紙黑字,為了讓共讀可以衍生出更多價值,我們應該怎麼帶領孩子進一步體會閱讀的意義呢?延伸閱讀:如何利用「對話式閱讀」提高親子共讀成效?

1.觀看相關影片

對於一個特定主題,讓孩子先以閱讀的方式認識,再以影片提供另一種視覺印象;例如:共讀有關毛毛蟲變成蝴蝶的繪本後,可以播放毛毛蟲結蛹到破繭的縮時影片,讓孩子跳脫出繪本,看見事物的真實面貌,加深印象。

2.設計延伸活動

在靜態活動的親子共讀後,可以設計一個與繪本內容相關的延伸小活動;不需要太過複雜,卻可以有效地增進親子之間的互動,成為孩子進行共讀的一大動力。小活動可以依照不同類型的書籍,搭配不同的形式。

家庭成員選擇書中的角色進行扮演,演出家庭劇場。不需照著原本的故事劇情發展,而是讓孩子主導劇情走向;主要目的是讓孩子發揮想像力、訓練創造力,家長也可以在旁引導孩子,以一些共讀學習的新知識來思考,一起演出一場家庭好戲。

科普類的書籍相當適合進行簡單的小實驗,讓孩子可以跳脫理論的框架,親眼見證科學的奧秘;如此一來,不但能夠增加吸引力,還可以讓孩子了解到書上的知識如何應用在現實世界中,與生活產生連結。

歷史類書籍往往是增廣見聞的好讀物,可以幫助孩子在探索事件的過程中,學習「深度思考」的能力。在讀完歷史書籍之後,可以帶著孩子踏上一段古蹟之旅、或是配合節日閱讀相關書籍;例如:端午節前閱讀關於節日由來的書籍,並在節慶期間便可以和孩子一同包粽子,觀賞龍舟競賽。

2.有哪些繪本可以幫助孩子理解較複雜的議題呢?

對於幼兒階段(3-5歲),簡單且重複的情節、圖片多過文字,是這個階段選書的重點。這種類型的書本能降低幼兒閱讀的門檻,培養他們「自行閱讀」的能力和習慣。另外,選擇圖畫多過文字的書本,讓想像力總是天馬行空的幼兒,發揮看圖說故事的天賦,就能有效培養他們的「解讀經驗」。一開始父母可以在旁引導,接下來就認真聆聽小小作家的精彩故事吧!

參考資料

您覺得本篇文章有幫助嗎?

篩選
全部清除
  • {{item}}

    {{itemGroup.title}}
  • {{itemTag.title}}

{{productsCount}}result

{{displaySortType}}

  • {{item.displaySortType}}
  • {{item}}

  • 省下 {{currency}}{{item.saveAmount| numberThousandsCommas | numberDecimalPoint}}
    省下 {{item.savePercent| numberThousandsCommas | numberDecimalPoint}}%

    {{item.productWordingTag}}

    {{item.title}}

    • {{point}}

    {{currency +item.finalPrice| numberThousandsCommas | numberDecimalPoint}} 省下 {{currency + item.saveAmount | numberThousandsCommas | numberDecimalPoint}} 省下 {{item.savePercent | numberThousandsCommas | numberDecimalPoint}}%

    new device price {{currency + item.regularPrice| numberThousandsCommas | numberDecimalPoint}}

    比較

產品比較

  • {{item.title}}

    {{currency +' '+item.finalPrice | numberThousandsCommas | numberDecimalPoint}}

    省下 {{currency + item.saveAmount | numberThousandsCommas | numberDecimalPoint}}

    省下 {{item.savePercent | numberThousandsCommas | numberDecimalPoint}}%

    {{currency +' '+item.regularPrice | numberThousandsCommas | numberDecimalPoint}}

立即比較

全部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