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只愛看電視不看書怎麼辦?看電視到底對孩子有沒有幫助?

  • MindDuo親子共讀-深V編
  • 2019-04-15

看電視不看書_主圖

下班回家,打開電視窩在沙發,勞累了一整天終於能夠好好放鬆;忙碌堆積的家事時,孩子正好哭鬧不停,此時只要打開電視,彷彿瞬間召喚出《歡樂滿人間》裡的魔法褓母,客廳再度恢復一片祥和。這兩幅畫面在數位時代是普遍寫照。不只電視,包括電腦、手持裝置等硬體設備,融合多媒體、網際網路等技術,都是一種資訊傳遞的媒介。科技的產物已經改變了人類的全體生活,於是,如何與它們和平共處值得我們深入思考。

嬰幼兒過早接觸電視,極易造成負面影響

科技是把雙面刃,在我們享用它帶來的美好碩果時,也別忘記對其造成的負面影響保持警惕。

美國小兒科學會主張:兩歲以下的孩子建議避免接觸電視

看電視不看書1

美國小兒科學會 ( AAP ) 於2016年發表最新的聲明,「18個月齡以前的嬰幼兒不應該接觸視訊以外的任何螢幕電子產品」,「18個月齡到2歲的幼兒若要接觸數位媒體,父母應安排高品質效能者並陪伴觀賞、協助幼兒理解他們看到了什麼」。因應人類對科技日漸深化的依賴,AAP推翻過去自己發表過的聲明,稍微放寬「兩歲前嚴禁接觸螢幕電子產品」的標準。即便如此,我們依然可以從中了解到:電視對嬰幼兒時期大腦發育的嚴重性。

嬰幼兒時期,是「閱讀腦」養成的關鍵

瑪莉安.沃夫( Maryanne Wolf),美國認知神經學家,曾在《普魯斯特與烏賊》書中強調,「閱讀腦」的養成關鍵期就是在嬰幼兒時期,甫出生的大腦在這段時期會建立大量的神經連結,進入快速發展的階段。閱讀腦是什麼?重點可不在能否認字讀書,它的核心是閱讀所延伸的思考能力——在現今資訊快速即時的放送下尤為重要。若不懂得主動停下步伐分析及明辨眼前訊息的意義,只是單向地接收與被餵食,就很容易成為假新聞或風向煽動的受害者。

除此之外,電視節目的快節奏或是10秒內短時間的廣告,並無法刺激到嬰幼兒大腦的思考領域(thought brain),進而影響到孩子注意力容易不集中 ;另外,影像與音效的運用,在電視節目中很多時候已成為固定的符碼,例如愛情的形象是粉紅色的心形與紅色玫瑰,卡通人物逃跑時的音效幾乎大同小異。這個做法雖能快速帶領電視機前的我們進入狀況,但對於孩子尚在發育的小腦袋來說,很容易造成他們不會進一步去思考,進而失去想像力,思想能到達的最遠端只侷限於電視的彼端。

學齡孩童看電視:適量、討論與陪伴

話雖如此,我們卻也做不到全面捨棄電視或3C產品。這也許是連成年人都解不開的四方型螢幕魔咒,又怎麼能要求孩子獨自遠離呢?況且學齡孩童還需要面對學校同儕,當朋友們聚在一起熱絡地聊著昨晚電視裡某某火紅節目,孩子卻始終無法進入話題,那種在群體中找不到歸屬感的恐慌,其實是可怕的。

既然學齡孩童的大腦已經擁有相當程度的發育,那麼適量地觀看電視也是一種數位學習。不過,為了能引導孩子正確的學習方向,我們全程陪伴和對話討論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訂定看電視的時間及次數,並確實執行

看電視不看書2

與其全面禁止,每天上演電視攻防戰,不如就在餐桌上召開家庭會議,好好討論並訂好規則。(何況我們都當過孩子,明白孩子就像好奇心旺盛的貓,越是禁止的東西就越想去碰觸。)

美國小兒科學會 ( AAP ) 建議,「2至5歲的孩子看電視的時間,一天必須限制在1小時以內,且父母應全程陪伴觀賞、協助幼兒理解他們看到了什麼,並且將其應用到日常生活中;6歲以上的孩子,應有一貫的時段安排,並確保沒有影響到睡眠、體能以及任何對健康相關的基本作息。」

再來需要的就是確實執行。時間一到立刻狠下心關掉電視,不接受任何「再三分鐘」的理由。剛開始或多或少會有摩擦與難度,不論是對成人或孩子皆是一大挑戰,畢竟許多現代人都有電視/網路成癮問題。不過,換個角度想,我們也獲得了能與孩子共同戒掉電視成癮的機會,空出更多時間給予彼此對話陪伴的空間。

針對電視內容,討論對話並促進思考

有關電視內容的討論,其實不單單只是觀看當下與後續,更可以追溯到更前期,從分享節目表討論「下週要看哪些主題」開始。這個方式除了能讓數位資訊的獲取從被動轉為主動,過程中也能傾聽孩子興趣及想法,讓他們充分表達並掌握相當程度的主導權。而我們提供「節目表」的行動,盡可能於這個階段過濾掉充斥電視節目的暴力情節。先行挑選出優質的頻道,或是寓教於樂的DVD,再讓孩子從中選擇感興趣的節目。這個做法,類似於為孩子打造專屬書櫃,裡面塞滿我們推薦的書籍,最後將主導權交還孩子,以此觀察喜好及訓練主動思考的能力。

節目當下與後續的討論過程中,我們扮演重要的角色。政大廣電系副教授吳翠珍表示,「家長如果能介入電視節目的詮釋過程,將會加深或扭轉兒童看電視的角度,如果和孩子有充份的討論,也會減弱電視的影響力。」

在孩子的大腦發展成熟穩定的階段裡,其實處於相當脆落的轉型期。我們更需要陪同他們,確保身處數位資源的他們不會喪失分析,明辨及批判的能力。

電視螢幕背後補光,有效降低眼睛疲勞度

看電視不看書3

電視影響孩子最深遠的是大腦,其次就是眼睛了。回到電視螢幕本身,以及觀看空間的照明,這些硬體因素也需要我們多加注意。

關燈暗矇矇地看電視,減少光源的干擾,雖然能讓螢幕色彩更鮮艷,但因螢幕畫面與電視機體的背景明暗對比過大,瞳孔需要不斷地縮放適應環境,容易導致眼睛疲勞痠痛,長期而言對視力將有損害,因此,仍然建議在室內燈光明亮的情況下看電視。

倘若在渴望實現「家庭電影院」,想保有空間的昏暗維持螢幕彩度,又擔憂眼睛因此受到傷害。臺科大臺灣建築科技中心色彩團隊發現「在電視背後加設背景補償光,不論環境明暗如何,能使電視畫面與電視背景自動維持對比,可同時維持電視影像畫質並降低眼睛疲勞。」透過牆壁安裝的光感應器,偵測空間的光量變化,打造優質的照明環境。

正向教養:建立連結、引導閱讀

數位資訊無孔不入,在我們討論完如何與電視共處才能將危害降低之後,最後我們來進一步延伸關注,如何有效地培養孩子自發自律的行動。

正向教養:不懲罰、不溺愛,挖掘深層動機對症下藥

看電視不看書5

正向教養,簡而言之是確實發揮「同理心」。用孩子的眼光與想法來思考事情。我們不需要把「看電視」劃分為禁止或獎勵,因為兩者都會讓它成為一項特別的活動。這種獎懲制度最多只能短暫地改變行為,且可能產生負向效果。

面對孩子的態度盡可能維持平等的角色關係,交還給他們一定程度的主導權。藉由邀請孩子一同參與家事,引導、討論並且相信他們,更能讓他們因為有所貢獻,而對家庭產生更強大的歸屬感,進而激發責任感。

長時間的關懷陪伴與對話討論,親子間較容易產生深刻連結。我們以身作則與孩子一起度過電視戒斷症的煩躁,一同發現更多趣味十足的親子活動。當孩子能夠感受到電視外的世界依然充滿樂趣,認可自我的價值,自然而然便破除了四方形魔咒。此時我們再慢慢引領孩子進入閱讀的世界,阻礙便能減少許多了。

參考資料

您覺得本篇文章有幫助嗎?

篩選
全部清除
  • {{item}}

    {{itemGroup.title}}
  • {{itemTag.title}}

{{productsCount}}result

{{displaySortType}}

  • {{item.displaySortType}}
  • {{item}}

  • 儲存 {{currency}}{{item.saveAmount| numberThousandsCommas | numberDecimalPoint}}
    儲存 {{item.savePercent| numberThousandsCommas | numberDecimalPoint}}%

    {{item.productWordingTag}}

    {{item.title}}

    • {{point}}

    {{currency +item.finalPrice| numberThousandsCommas | numberDecimalPoint}} 儲存 {{currency + item.saveAmount | numberThousandsCommas | numberDecimalPoint}} 儲存 {{item.savePercent | numberThousandsCommas | numberDecimalPoint}}%

    new device price {{currency + item.regularPrice| numberThousandsCommas | numberDecimalPoint}}

    比較

產品比較

  • {{item.title}}

    {{currency +' '+item.finalPrice | numberThousandsCommas | numberDecimalPoint}}

    儲存 {{currency + item.saveAmount | numberThousandsCommas | numberDecimalPoint}}

    儲存 {{item.savePercent | numberThousandsCommas | numberDecimalPoint}}%

    {{currency +' '+item.regularPrice | numberThousandsCommas | numberDecimalPoint}}

立即比較

全部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