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st Updated on 2022-11-22 by Jimmy
為什麼推薦這本書?
繪本《戰爭來的那一天》靈感源自於2016年英國政府拒絕發出庇護權給三千多名兒童難民,甚至有學校以沒有椅子為理由,拒絕幫助這些流離失所的孩子。本書的作者尼古拉.戴維斯看著如此毫無人性的行為在英國上演,提筆寫下繪本中的故事,並由英國水石童書繪本大獎得主蕾貝卡.寇柏完成插畫,期許透過這個故事能喚起更多願意伸出援手、遞出椅子的人出現,讓這些飽受戰亂之苦的孩子得以重返安穩與平靜。
書名 | 戰爭來的那一天 |
作者/繪者 | 尼古拉‧戴維斯Nicola Davies /蕾貝卡‧寇柏 Rebecca Cobb |
出版社 | 水滴文化 |
出版日期 | 2018/05/10 |
適合年齡 | 3-8歲親子共讀,10歲以上自行閱讀 |
有無注音 | 有 |
適合哪種孩子 | 在安逸環境中長大的孩子 |
本書特色 | 以孩童的視角描述戰爭帶來的傷害,讓人們重新審視自己對待這群孩子的態度與行為,喚起人性中的善良 |
能學到什麼 | 珍惜擁有的自由和平,並且每個人都是能夠伸出援手、傳遞溫暖的 |
同場加映 | 《看不見》視障朋友的世界是什麼樣子呢? |
購買連結 | 博客來☜ 現正79折! 誠品☜ 現正79折! |
借書連結 | 台北市立圖書館 |
試著想像身處戰亂會是什麼樣的心情?
大部分的孩子是幸運的,出生於安全無虞、豐衣足食的環境,在周遭人群的關心和疼愛中快長大成人。然而,這些看似普通且理所當然的日常,在某些處境特殊的孩子眼裡看來,是極為珍貴又遙不可及的。
儘管我們都曾被電視上出現的混亂晦暗的戰爭畫面震撼,那些爆炸四起、塵土飛揚的場景仍離我們太過遙遠,難以想像身處其中的心情。今天MindDuo帶來的繪本《戰爭來的那一天》,從一位小女孩的角度出發,以第一人稱的形式講述戰爭帶來的物理、心理傷害,讓如此幸運的我們得以想像處於不同世界的其他孩子過著怎樣的生活,進而珍惜自己所擁有的一切,甚至成為傳遞良善和溫暖的一員。
從一個孩子的視角看見戰爭的殘酷與無情
《戰爭來的那一天》中主角小女孩原本也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然而戰爭改變了一切。不僅奪走親人和家園,甚至在她離開自己的家園、試圖找到一個安全平靜的地方時,才赫然發現那些劇烈的爆破聲、刺鼻的煙硝味不只對身體帶來傷害,也在心裡留下難以抹去的陰霾。而讓女孩領悟到自己似乎再也擺脫不了戰爭的,是街道上一扇扇緊閉的門、一張張沒有笑容的冷漠臉孔,以及那些聲稱沒有足夠椅子的學校。
作者特別選擇以孩童的視角闡述這個現況,不只是因為受難者是孩童,而是孩子在接收外界資訊與表述想法時,要比大人來的直白坦率且更符合人權價值。藉由繪本的形式讓生活於安逸中的讀者們能夠換位思考,並且體認到所有我們現在享有的自由、和平、安穩都不是理所當然,而是需要有人去協助達成的。
每個人都可以是推開門、遞出椅子的男孩
「我帶了一把椅子給你,這樣你就可以來學校了」
就在小女孩陷入絕望、認為自己無法再回到以往幸福快樂的生活時,有個男孩帶著一張椅子推開門,讓光線照進昏暗的破房子內。
透過男孩輕而易舉地取得椅子並送給女孩的情節,作者強而有力的點出學校以「椅子數量不夠」拒絕伸出援手是多麼荒誕且不人道的行為,並且也向世界各地的讀者傳達出任何人都可以是這個主動推開門的男孩,只需要簡單的舉動就能幫助他人、為他人帶來希望的光芒。
相信在讀完故事後,家中的小朋友也願意成為伸出溫暖雙手、傳遞善良的一員,並且更加珍惜現在所擁有的幸福生活喔!